威海海通船舶管理有限公司
電話:0631-5552333
手機號碼:13371171839
地址:山東省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珠海路928號(羊角埠村委會大樓)
信德海事網 吳曉楠
中國消費者的飲食習慣正悄然轉變,豬肉消費逐漸被牛肉和雞肉等替代,不僅影響國內食品產業,還在全球范圍內引發連鎖反應,尤其是干散貨航運市場。這一趨勢正在某種程度上重塑國際貿易和航運格局。 從豬肉到牛羊肉 中國的主要肉類消費是豬肉。中國消費了全球一半的豬肉,占其總肉類需求的60%。但隨著富裕人群的增加,牛肉和家禽因健康和質量優勢逐漸受到青睞。數據顯示,自2000年以來,中國牛肉和小牛肉消費增長了近130%,雞肉增長了超55%,而豬肉增幅相對較小。2024年,牛肉消費增長尤為顯著,前四個月進口量達100萬噸,同比增長22%,反映出中產階級對優質肉類的需求不斷提升。 另外,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2024年前四個月,中國牛肉進口量達100萬噸,同比增長22%;2023年全年牛肉進口量達274萬噸,同比增長1.8%,創下新高。 另一現象,由于中國人肉類消費結構改變,豬肉需求減少,進而影響了中國大豆(飼料)的進口。中國進口的大豆主要用于食用油和動物飼料,尤其是豬飼料。 收入增加,吃得更健康 希臘船舶經紀公司Ursa在最近的報告中指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中國正在慢慢改變飲食,從一種肉類轉向另一種肉類。肉類市場可以作經濟發展趨勢的重要指標,反映消費者偏好、可支配收入和供應鏈動態的變化。 Ursa分析師指出,隨著收入增加,富裕人群傾向于從低成本蛋白質(如豬肉)轉向更高價值的肉類,如牛肉和家禽。盡管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富裕人群仍在增長,對高端肉類的需求也在增加。根據New World Wealth和Henley & Partners的報告,中國的百億富翁數量在過去十年增長了108%,預計到2040年將再增長150%。 政策調整 根據路透社基于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計算,中國第三季度的豬肉產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8%,這是連續第三個季度的下降。 在今年的前九個月里,豬肉產量下降了1.4%,至4240萬噸,屠宰量下降了3.2%,達到5.203億頭。此外,截至9月底的生豬存欄量同比減少了3.5%。不過,存欄量減少并不意外,因為政府實施了一項措施,以應對過多的生豬供應,該措施使得豬肉價格暴跌。這一措施包括減少屠宰數量,但增加個體豬的體重。 政治因素 然而,牛肉進口并非一帆風順。美國是中國的主要牛肉供應國,美國大選特朗普當選,即將高筑關稅壁壘,中美間糧食進出口會受到影響。為應對特朗普當選可能帶來的美國供應不穩定,中國對大豆進口采取類似牛肉的多元化策略,從巴西,加拿大,俄羅斯,阿根廷,貝寧,烏克蘭,烏拉圭,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等國進口大豆。 蝴蝶效應:影響干散貨運輸市場 ①囤貨 如前文提到,中國采取多元化策略進口大豆,根據Ursa報告數據,預計今年前九個月從各個來源運抵中國的散裝海運大豆貨物總量達到了8076萬噸,比2023年1月至9月的卸貨量(7742萬噸)增加了近4.5%,比過去五年同期的平均水平(6823萬噸)高出約18.5%。今年8月中國進口大豆量達到1214萬噸,創下紀錄,不過這被視為一種“預防特朗普”的囤貨措施。 ②航線供應鏈調整 中國通過進口多元化戰略,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帶來了新需求并推動了航線增長。例如,中國從巴西進口大豆量逐年增加,帶動了南美至中國航線需求;豐收季節運力需求尤其高漲,巴西港口設施也在升級以滿足出口需求。同時,俄羅斯也逐步成為中國的大豆替代供應國,中俄之間的海陸運輸路線不斷多樣化,尤其是遠東港口至中國東北的海運航線呈增長趨勢。 總結而言,隨著中國飲食的轉變和供應鏈的全球化,中美間的貿易動蕩將繼續塑造全球航運和農產品市場。為了應對上述挑戰,各大航運公司必須密切關注這些數據,以便在形勢變化時做出正確的決策。
上一條:日本航運巨頭在中國船廠做出重大抉擇轉換! 下一條:沒有了!